更多服务
向东到大荔 迎来三产融合发展的春天
来源:陕西日报    日期:2016-11-29 浏览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景……行走在大荔的田野上,风景这边独好。地处陕西“东大门”的大荔县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以美丽乡村、城乡一体为抓手,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大荔是传统农业大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流,灌溉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全县耕地面积150万亩,可灌溉面积占到90%以上。大荔县先后建成了粮、棉、油、渔、秦川牛五大国家商品基地县,被评为“全国优质果品基地县”、“中国枣乡”,有全国冬枣名县、西部设施农业第一县之称。

今年,大荔县正式出台《大荔县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全力抓好三个“三”,即一产加速农业农村农民“三个”转型,二产做强龙头企业、食品工业、新能源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三产突出商贸餐饮、汽贸物流、乡村旅游“三管齐下”,把公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小公园、把全县建成大景区。

同时,大荔积极开展产业融合试点,重点打造城关街道办畅家村、朝邑镇平罗村、冯村镇平王村、下寨镇新堡村、赵渡镇赵东村、官池镇牡丹园、官池鸵鸟园7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形成7种创新融合主要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民富裕目标的实现。

至此,在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大荔已按下快进键!

“转型”有路:活了土地 富了农民

两年之前,贠建龙回到家乡大荔县官池镇西里村,承包2000亩土地决定创建沙苑牡丹现代农业观光园。当时不光当地村民对此事不看好,就连他自己也没有足够的信心。

谁都没料的是,时至今日,这里俨然已经成为当地人休闲放松的首选之地,渭南市甚至更远地区的人们也常常光顾这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让当地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可能,那些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不仅可以定期收到租金,还纷纷进入园区工作,每天能够领取七八十块钱的工资,每年增收好几万。

“荒废了这么多年,想不到咱们这荒山荒地还能变得这么好!”这样的感概既有来自熟识当地的游客的赞赏,也是本地村民的心声。“现在打开高德地图,只要搜一下沙苑牡丹园,你就可以直接开车来到我们这里。”拿起手机演示,贠建龙的言语充满自豪。

今年牡丹花开时节,园区每天要接待数千人,最高峰时,一天游客数量已经破万。依托牡丹园现有的丰富资源,大力开发牡丹籽油、牡丹籽油营养粉、牡丹花蕊茶、牡丹香水、牡丹饮料、牡丹牙膏等产品也远销省内外,注册了“国色坊”“国花蕊”“丹香源”等商标,极大地提高了油用牡丹的附加值,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眼下已过立冬时节,对于朝邑镇平罗村村民房凯石来说,却一如既往的忙碌。由他负责的设施大棚内,处在盛果期的圣女果正在采摘,这个大棚,是由陕西大荔尊天农业有限公司在村里流转土地后投资兴建的。房凯石在将土地流转出去之后,成为公司的一名农业产业工人,每个月至少可以获得2800元的务工收入。据了解,截至目前,尊天农业有限公司已在平罗村流转土地1800亩,建成了700亩日光温室示范园,1200亩大棚冬枣示范园,常年雇工300余人次,带动该村农户280余户就业,户均增收1.8万元,打造了“企业+农户+基地”、“农、工、贸”为一体的尊天模式。

近年来,大荔县坚持把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先后成功培育了企业租用、合作社承包、互换转包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使农业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之路,加快了农业农村农民“三个”转型步伐。

目前,大荔全县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35家,入社成员4.4万人,辐射带动农户5.7万户,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33个(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11个)。认定家庭农场100余个,其中省级示范农场20个,专业大户5000多个,每年可解决近3万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仅工资性收入就增收2亿元以上。

做强“支柱”:产业兴村 唱响“美丽经济”

“1008”是人们对大荔特色农业的形象概括,其中的“1”就是指黄花菜,从这个意义上说,黄花菜可谓是大荔县的第一特色产业。

多年从事农产品包装行业的潘青录,敏锐地意识到了大荔黄花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在经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后,2013年,注册成立了大荔秦苑黄花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统一生产标准,提升产品品质,提升黄花菜的附加值。

大荔秦苑黄花有限公司可谓这些年来大荔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努力延长农业产业链的代表。而在冯村镇平王村,以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模式也已出现成效。当地以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为核心,依托平王村现有千亩设施蔬菜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基地2000亩,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打造特色品牌1个,培育设施果蔬营销店2个、电商网店2个,通过产业发展,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名,为平王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放眼全县,大荔正在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将多个农业企业培育成当地的支柱产业,用产业合奏唱响全县“美丽经济”。近年来,大荔县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推进“四化同步”的重要载体,按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推进、工业化带动、一二三产融合联动的思路,全县共建成粮食、蔬菜、冬枣、黄花菜、畜牧、渔业等各类农业示范园区41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万亩以上园区9个,千亩以上园区23个。各类园区总面积24.97万亩,产值达21.5亿元。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大荔全县已拥有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年加工销售能力50余万吨。大荔黄花菜、大荔西瓜、高石脆瓜、大荔冬枣、沙底辣子、沙苑红萝卜、大荔花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大荔黄花菜”、“大荔冬枣”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秦苑牌黄花菜、天禾牌脆冬枣入选全国名优农产品名录。大荔冬枣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跻身全国区域公用品牌50强,品牌价值35.75亿元。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美了乡村,富了乡民。以现代农业及美丽乡村为载体,大荔县对园区进行提质增效,对村庄进行环境整治、基础提升、居民改造、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产业转型等六项重点工作,增加了旅游观光功能,加快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在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管齐下:服务业迎来发展机遇

大荔县坚持“旅游+一切”的发展理念,确立了全景大荔、全域旅游、全民富裕的目标,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建设规划,开展环境整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投入机制,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抓手,推进特色经济发展。

倾力打响特色生态旅游品牌。依托赵渡古镇历史文化,通过移民搬迁、古村落保护等措施,着力打造“赵渡古镇”特色旅游品牌,将文化资源、生态农业与旅游产品全面整合,带动“文旅农”产业融合发展。

朝邑镇平罗村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时,培育打造区域特色文化的“农业公园”,建设富有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特色景观旅游村,完善朝邑黄河湿地公园休闲基础设施,建成农业公园、湿地公园、休闲观光公园一线三园的美丽乡村旅游专线。

官池鸵鸟园通过开发鸵鸟养殖文化、旅游观光、技术培育价值,拓展特种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和领域,打造“商贸餐饮区、产品加工区、游乐休闲区、科普教育区、鸵鸟观赏区、沙漠风情区、民俗文化区”七大区域,推进产业高度融合,发挥经济集群优势效应。

下寨镇新堡村以科普教育、文化宣传为核心的农业教育产业融合模式,通过新中国不同农业发展时期的珍贵照片、影视剧、微电影等方式,展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发展的不平凡历程。目前已完成新堡村农业公园一期工程和农家乐建设,村史展览馆正在设计畴备之中。未来,该村旅游业同样值得期待。

城关街道办畅家村以农产品储藏、流通贸易为核心,依托畅家村农家乐集聚的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吸收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交售农产品入股等方式发展农副特产品流通,以优势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传统手工文化产品等为重点,建设大荔县优势特色农产品仓储物流园区。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开展产业融合试点,打造农业与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将这些新业态与种植业、加工业、餐饮业、乡村旅游等互相渗透、互相提升、融为一体,促使大量的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产业融合。”大荔县农业局局长杨占盈说,让同州大地“处处风光处处景”,让农民就地过上城镇化生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幅幅产业融合的壮丽画卷,时下正在大荔土地上舒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