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县全面实施“一巩四创”、建设美丽大荔,创建工作坚持融入融合、联动联创的思路,紧紧围绕县域大局和创建目标抓重点、攻难点、树亮点,以创建求发展、以创建惠民生、以创建促和谐,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卫生镇村工作高点起步、快速推进、创新创先、富有实效。
务求实效,宣传教育有声有色
把握主动,媒体作用充分发挥。着眼唤起全县人民的创建意识,营造创建文化、创建品牌,通过大荔电视台、县政府网站、美丽大荔旬刊等主渠道,及时宣传工作部署、创建动态和主题活动开展情况,全年播出视频资料5时长,网络资料279份,出刊报纸18期,举办了创文电视知识竞赛和问卷答题,开展了“随手拍大荔”、“美丽大荔在我心中”活动,推出了“最美创建人”、“图说大荔新变化”、“众说创建”、“曝光台”等栏目,创建工作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网络有文章,萦绕在民众生产生活的每时每刻,延伸到城市乡村的角角落落。此外,建立了创建工作QQ群,县内180多名创建工作者踊跃参与,实现了网上学习交流和提高提升;开通了“美丽大荔创建号”微信平台,每天定时传播大荔文化、生活和创建讯息,7篇博文的阅读转发量过万次;创办了“美丽的大荔”专题网站,12个一级栏目和25个二级栏目,动态展示了创建工作成果。目前,这些传播平台覆盖全县、通达全省,固定受众5.3万,有愈来愈多的关注者由此全方位认识到大荔的大美。
部门联动,社会化宣传全覆盖。在全县200个村(社区)设置了“实施一巩四创、建设美丽大荔”宣传牌匾,在大西高铁横跨108国道桥体立面涂刷了4幅大型户外宣传标语,在东府广场建设了300多米的宣传长廊,在同州广场、文殊广场设置了3块固定宣传栏等,还设计制作了4块流动宣传牌,将工作触角延展到镇村社区,全天候、全方位、多视角宣传创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营造出持续、浓厚、长效的舆论氛围。编印《创建工作手册》2万本、《文明市民手册》5万册,出版发行大型综合图书《大美大荔》,进宾馆饭店、进窗口单位、进市民家庭免费赠阅,为民众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创建工作扩宽了路径。工商经营户利用7块户外大型显示屏和120多个门前LED屏以流动字幕的形式进行宣传,对城区300余面建筑工地围墙以仿明清庭院式样喷绘公益宣传画,在公交车、出租车、公交站牌上设置创建宣传标语400多幅,230多个住宅小区普遍设置了宣传专栏和黑板报,城区各社区在四大广场和人口密集区域自发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倡议书两万余份,创建工作无空白点,氛围愈来愈浓厚。
上下互动,公益宣传亮点纷呈。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共识共动、齐抓共管是创建工作的灵魂。向全县发出“争做文明人,共创文明城”倡议书3万余份,号召75万大荔人都来为创建工作尽一份责、出一份力、添一份光。9月18日,在同州广场启动了万人签名活动,相继有万余名县级领导、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在50多幅长卷上庄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表达出做文明人、创文明城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制做“美丽大荔、文明生活”公益广告展播DVD光盘3000盒,组织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观看学习,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群众的一言一行。组建了创建文艺宣传队,征集创作文艺节目100余个,先后走进同州广场、中心敬老院和城关镇畅家村、朝邑社区演出6场次,观看群众2万余人,送文化送欢乐下基层,达到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目的。50多支爱心志愿队日益活跃,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十岁儿童,默默无闻地在各个角落进行着文明劝导、秩序维护、垃圾清理等服务活动,成为创建工作影响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升的真实体现。
创新载体,主题活动蓬勃开展
整治环境强基础。4月份,各镇、各部门开展了“爱国卫生月”环境综合整治活动,102个包联单位分路段包干,累计清理卫生死角1258处,清运处理垃圾2.3万方,清除野广告8500条,城乡容貌明显改观。县级各单位实施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两次,全面清理机关院落、办公室、卫生间、食堂等公众场所卫生,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各单位机关管理水平和对外形象不断提升。持久进行城区噪音专项治理,切实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不断强化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同州湖中路、冯翊路风貌改造,西二环、同花路亮化,高铁大道、荔北大道改造提升等项市政便民工程,主城区亮灯率达到100%,好路率98%以上,市民出行大为便捷。
窗口单位抓示范。按照“培育先进、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在全县确定创建工作示范单位(镇村)20个,分类指导,统筹推动,示范单位引领带动作用凸显,“南湖北站”(同州湖景区、大西高铁站)构成大美大荔新地标,朝邑镇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之一,许庄镇柳池村、羌白镇太丰村建成美丽乡村明星村,三大宾馆(大荔宾馆、同州宾馆、黄河宾馆)、四大广场(同州广场、东府广场、文殊广场、黄河广场)成为美丽大荔靓丽名片。各镇、各部门单位融示范单位创建入日常业务、入中心工作、入学习管理之中,评选文明示范店4户、文明工地率30%。创建学有标兵、赶有方向,各项活动蓬勃开展。
卫生镇村统城乡。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国家卫生县城巩固提升,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卫生镇村创建工作。指导18个镇、400个村以改善镇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和卫生管理水平为突破口,以提高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核心,建立健全了“五有一保障”(有组织机构,有规章制度,有保洁队伍,有基础设施,有管理措施,保障经费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变镇村脏乱差状况,快步迈进省市先进行列。羌白镇获得了全市唯一的国家卫生镇提名,范家镇福佑村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朝邑、官池等9个镇荣获省级卫生镇,羌白镇布头村、城关镇西七村等11个村荣获省级卫生村。冯村镇中心卫生院荣获市级卫生先进单位,韦林镇火留村、冯村镇榆村等33个村荣获市级卫生村。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省级卫生镇13个、省级卫生村26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8个,总数和比率均位列渭南市第一。
文化创建树品牌。6月份,在同州湖景区举办了“美丽大荔”首届群众文化周活动,摄影展、剪纸大赛、自行车环湖赛、职工健身舞大赛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吸引大批群众观看和参与,创建工作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10月份,创建办与文昌书画社联袂举办了百寿书画展,100余幅名家书品画作清新脱俗、格调高雅、气韵生动、意境深邃,形神兼备地表达了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展现大荔人民和谐生活、举县意气风发推动创建之意。11月份,开展了城区公共场所文字纠错“啄木鸟行动”,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中小学生积极参与,重点发现和纠正了名称牌匾、路牌站牌、各种广告牌及公共设施标示中存在的错别字、异体字、“二简字”和缺损字及错拼、混用等不规范行为187处,有效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营造出和谐文明的语言环境。
克难攻坚,重项任务圆满完成
抓好城区绿化工作。以秋冬季城区绿化为重点,各单位栽植乔木15.7万棵、灌木12.8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在乾坤湾爱情岛栽植薰衣草40万株,市场二路栽植栾树177棵、丛生红叶李、独干紫薇和黄杨球1422棵,新增绿化面积1175平方米;在高铁广场栽植国槐、法桐、独杆石楠和小叶黄杨、红叶李及红叶石楠1.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5510平方米;在同州湖景区南北安全岛栽植国槐、法桐、枣树等33棵,铺设麦冬草皮4690平方米,并放置景观石24块;绿化美化108国道全段,补植城区段(西四环、北四环)树木,栽植雪松、红叶李、栾树等万余棵。此外,城区各街道巷道和润泽金地、汇邦幸福城等住宅小区补植乔木8400棵、灌木4.4万平方米。
抓好三轮车整治工作。大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轮车非法营运整治,成立了三轮车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创建、交通、交管、公安、质监、教育等20余个职能部门力量,宣传教育和强力打击“两手抓、两手硬”。印发“珍爱生命拒乘三轮”倡议书3万余份,在同州广场举办大型宣传活动两场次,城区各中小学举办交通安全主题班会350余场,家校携手、小手牵大手,从自我做起、文明出行得到广大青少年和市民群众积极响应。协调交管、交通等执法部门“以人为本、从严执法、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开展多部门集中行动联合执法活动4次,共查扣处理非法营运三轮车283辆,对非法生产、改装、销售三轮车行为进行了源头治理,城区交通环境得到净化。
抓好小广告治理工作。野广告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制定下发了《开展市容市貌整治集中清理违规广告活动方案》,四防一体(人防、技防、物防、工防),城乡联动,对城区道路和各镇驻地进行责任划分,实行网格化管理,不留盲点和死角,共清理橱窗广告2000余处、杆体广告1.5万余处、墙体广告1000余平方米。为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野广告长效管理机制,9月份,购置开通了智能追呼系统,及时采集、电话确认、自动呼叫、连续干扰,有效责令当事人自觉纠改乱贴乱涂行为85起,迫使230余个涉嫌发布违规广告的电话号码陷于瘫痪,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野广告发布,降低了社会危害度。
抓好文明举办婚丧宣教。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不良风气的泛滥,创建办、文明办、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民政局联合发出《崇尚勤俭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倡议书》5000余份,号召广大市民反对铺张浪费,移风易俗,践行文明,用健康和谐的庆祝方式替代大操大办,自觉融入文明大潮,革除陋习,倡树新风。利用微信、旬刊和网站等载体,动态深化宣传教育,并组织召开了各界代表专题座谈会,凝聚正能量,扩大影响力,社会反响热烈,争做文明新风倡导者、践行者的渐成社会主流。大荔县“两俭省两简便”文明举办婚丧的经验得到省市有关部门好评,在全市予以推广学习。
大荔县创建工作党政重视、各方参与、社会支持,创建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8月27日,大荔县在深化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渭南市创建办也充分肯定了大荔县“八个推进”创建工作法。《精神文明报》、《陕西日报》、《渭南日报》和省市多家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和报道大荔县创建动态及成果。75万市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每一天、每一点的发展变化,由衷支持创建工作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