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照在黄河西岸横亘六十余里、高约百米的台原上一片金黄、光灿夺目,这片广大的区域便谓之“朝(chao)邑”。朝邑东界黄河,南接渭水,春秋战国时期大荔戎所筑王城,自远古就为中华民族发源之地,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
朝邑古镇位于东府大荔,拥有70余万人口的渭南市大荔县宛如东府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关中平原东部重镇。雍正年间曾为同州府,辖大荔、朝邑、合阳、澄城、韩城、白水、蒲城、华阴、华州、潼关等10县。而如今推开朝邑古镇的大门,便可览尽整个同州盛世,步入历史,歌颂如今。
灯影绝唱 同朝皮影思古今
繁星闪,月如钩,千年老腔传哀愁。狄青刀劈韩天化,沉香持灯欲救母。古朴的音律伴随着蜡黄灯影下迅速飞转的皮影,让人恍如隔世。
“席子一卷,亮子一展,油灯一点,开戏!”这是来自大荔县朝邑古镇的同朝皮影团第五代传人的绝活表演,儿子演皮影,父亲唱老腔,儿媳打伴奏,三尺舞台挥洒着一家人的汗水,也沉淀了半个世纪的智慧。他们自己都说不上来老祖宗唱了多久,只知道从自己的爷爷的爷爷就开始唱了,光是台上这幅雕刻精美的牛皮皮影都已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65岁的老父亲段满翁是同朝皮影团第四代传人, 5岁学艺,12岁登台,一辈子唱尽生旦净丑,时光早已经在他质朴的脸庞上刻下岁月的痕迹。凝望手中的皮影,似乎回忆着曾经那一份无人分享却让他引以为豪的寂寞。
同朝皮影戏是陕西大荔、朝邑一带早期流行的汉族民间小戏剧种,包括了皮影雕刻、皮影表演和碗碗腔唱腔。富有细腻、幽雅、耐人听闻的音乐特色。不但有独特、悠扬、清丽的音乐,而且有抒情、优美、感人的唱腔,能表达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和各种不同人物的复杂感情,著名的华州皮影也是以此为模板。
同朝皮影戏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时至今日,每逢庙会、婚丧嫁娶、贺寿、节日、喜庆之时,当地人多请皮影戏来助兴,成为群众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形式,曾被誉为“宫廷音乐”、“陕西一绝”,是当之无愧的汉族民间艺术瑰宝。
慈禧朱批“天下第一仓”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清光绪三年(1877年)关中大闹饥荒,朝邑尤甚,邑人、户部尚书阎敬铭倡议修仓,光绪八年动工,至十一年告竣,耗资白银三万余两,慈禧太后御批“天下第一仓”。规模宏大,坚固适用,与苏州丰备义仓并重一时。
远眺丰图义仓,仓城巍然独立于黄河西岸的老崖上,地势险要。丰图义仓的建筑格局为城中城,分内城和外城。外城坐东朝西,依山就势,夯土筑城;义仓东西133米,南北宽83米,高约8米,为城中之城结构,外城之内才是粮仓,兼具防御和仓储双重功能,可谓固若金汤。仓房为砖窑式,仓廒58洞,全仓共可储粮5220吨;仓房地面由松木板铺成,离地下40厘米,木板下墙体四周有4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和潮气排出。仓形因小而独立,便于将稻、麦、豆、谷等粮食按种类、干湿分门别类储存管理。
丰图义仓经百年沧桑,沿用至今,墙体院基少有裂缝破损。为了保护好这珍贵的文物,国家储备粮库特别调拨储备,以达到“以仓储粮,以粮互仓”的保护作用。目前,朝邑粮站仍仓储国家储备粮1000万斤和500万斤商品周转粮。是我国现存唯一还在使用的古代粮仓,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丰图义仓内部还修建有代表反映农耕文化的主题博物馆。
丰图义仓设计构造简单科学,墙顶平面由青砖铺成,采取分段四周高、中间低的结构,巧妙地将雨水汇于中间部位,再下落水槽,并向院内排去,避免雨水四散造成积水、渗水或渗蚀墙体。仓院场地也是四周高、中间低,水可以很快集中排出墙外。每至雨天,从仓墙到院内,排水通顺流畅,雨停则墙院即干。仓墙厚达1米左右,宽大厚重的砖墙墙体使仓内一年四季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的相对恒温状态,符合粮食的低温、低湿、低氧的“三低”仓储的要求。其科学的建筑设计和完备的排水系统有直接关联直到今日也是建筑设计传承研究的典范。
从外城西门直入,“以资捍卫”的四字牌匾书就在头顶,拿着油纸伞的红衣女子,穿过此门,仿佛玩转穿越,置身北魏。
朝邑湿地 风景这边独好
如果你拿合阳的洽川湿地来想象朝邑的万亩湿地,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朝邑湿地占地三万余亩,水域宽阔,湖中小岛众多,乍一看,倒像是杭州的千湖岛,而且它并不属于黄河湿地,而是一个内陆盐池低洼地。
初秋季节,雨中游湖,虽没有深秋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意境,不过载着雨滴的芦苇荡却另有一番别致,风起,摆动;灰鹤、白鹭、野鸭、鸳鸯长期栖息在此,游艇穿过,水面留下一道波痕,大片伏贴在湖面的鸟儿涎水飞起。湖面上有跳着跳着前进的鸟儿,不知道是在捉鱼,还是在做着什么,颇有小清新之喜感。不远处的小岛上时不时会飞起一只白鹤,然后又跳到芦苇丛里,不见踪影。
大家坐着游艇环湖而游,无不对这里的广阔和原生态感到赞叹。开游艇的师傅说,解放前这里曾是一个盐场,接连山西,当时二十多个省市的人在此聚居,熬盐、捕鱼;七十年代时,这里的鱼曾救活不少百姓的生命,现在可以称得上是陕西最大的内陆盐碱滩。现如今,这大面积的湿地已经得到国家林业部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批复,目前正被镇上保护,每年10月份到来年5月份,成群的天鹅、丹顶鹤、大鸨在此越冬。天气放晴时,一定可以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食”在大荔 冬枣引路忙致富
粮仓外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百姓歌舞升平,映衬着丰图义仓的祥和安定。70多岁的大妈舞动红绸,30多岁的大姐跳着现代舞,还有宁静一点的太极爱好者以及书法爱好者各成一团,朝邑的昨日和今夕都被“天下第一仓”和它的建设者所见证,大家都看见了一方百姓的幸福与富庶!
不吃一次大荔的特色美食,你一定不会知道粗犷豪放的大荔人吃饭竟是如此讲究 。“九品十三花”的特色饮食,算是满汉全席的简化版,光从上菜的程序上来说,先上九盘茶点,四盘干果、四盘水果、中间一盘甜点,甜点上必须点上红点,寓意喜庆高官的意思。再上十三个凉菜,四个荤菜、四个海菜、四个素菜,中间一个正主子,十三道凉菜与之前的九盘茶点拼成的图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四方形。而凉菜不调蘸着吃,也让大荔的菜品有了有了凉火锅之称。传说当年慈禧太后西奔长安,途经同州府,品尝到同州水席“九品十三花”后,赞 誉到“民间竟有如此美味,同州水席最养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创造一方奇迹。每斤60元,亩产3000斤,一亩地收成过万。这是朝邑镇设施大棚冬枣的可观收入,此地的老百姓皆因大棚冬枣而获利。
冬枣鲜食可口、皮脆、肉质细嫩品质极佳,是目前北方落叶果树中的高档鲜食品种,品种引自鲁北,在大荔发展已有10余年历史,因为地质原因和在当地农村“土专家”的辛勤栽培下,大荔冬枣比山东冬枣早有青出于蓝之势,驰名中国南北。2011年,朝邑镇政府引进陕西大荔尊天农业公司,带动朝邑镇平罗村进行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由企业投入,打造设施农业“尊天御品”的高端品牌。目前已经完成了3900亩的土地流转,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初步实现了农民丢地不离地,离地有收入的产业工人转换目标。
编者手记:
朝邑镇自列入省级文化旅游名镇以来,以“大旅游、大文化”的战略方针为指导,以建设“朝坂古道、文化之邑”为总纲,以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使旅游业成为拉动朝邑乃至大荔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按照“旅游产业带动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古道文化游为基础,以民俗风情为亮点,以改善旅游环境与基础设施条件为突破口,注重发展与保护并举,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9月12日-13日,通过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及多家媒体和网络达人,对朝邑古镇为时两天的“寻找陕西最美村镇”采风活动,在场的学者就如何加快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等问题,与朝邑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并从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体系建设、人文风情打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所总规划师李燕梅提出,朝邑镇应充分发掘农耕文化,整合多样化旅游资源,使农业与旅游相辅相成,将朝邑镇打造成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名镇。